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原始文明成长记 第702章 汤部落的使团(求票求订阅)

12月份的冬季,汉阳郡这里已是白雪皑皑,但是浏阳河的入海口处,拓海郡的营盘却是温暖如春,十二三度的气温让人只穿单衣就非常舒适,但是在这里的忙碌的人们却大多赤膊上阵。

新建一个郡城要做的事很多,首先便是修建一个码头,哪怕是临时的也好,最起码能让帆船停靠,因为有很多物资都要在这里装卸。

拓海郡最紧要的两项工程就是兴修水利,开垦良田,还有修建屋舍供人居住,那么多的工作要建,人手虽然暂时不缺,但是工具却极为缺乏。

姜池上报了这个情况之后,罗冲便居中调度,让他自己用船去竹岛的使团驻地那里求助。

先前为了在竹岛推广货币的缘故,汉部落往那里运送了很多的铁料和工匠,但是现在汉鑫两个部落之间的关系恶化,鑫部落明令禁止汉部落不得在竹岛推广货币,那么这些铁料放在那里也就没什么用了,还不如先就近支援给拓海郡。

这样一来,拓海郡就有了可以带队的工匠,还有农具和工具,至于开垦田地需要用到的耕牛,罗冲也下令从开源郡调集,然后船运过去支援,有两个老牌营地在后面撑腰,拓海郡的修建进度也就更快了。

而那些已经同意加入的氏族族长们,见到汉部落那么多的资源往这里调集,心里也是乐开了花,他们加入汉部落图的不就是这个吗。

另外因为拓海郡那里的气候原因,这个季节其实也是可以种粮食的,为了早点能让当地新加入的百姓自给自足,罗冲也是下过命令让他们把开垦的土地都先种上,暂时算集体的,等全部搬迁过去之后,再按照编户齐民的户籍数据来分发土地。

十几度的气温虽然不算高,但是并不影响庄稼生长成熟,无非就是生长周期要长上一些,农作物的成熟周期不是按时间来算的,用现代的说法,其实应该叫积温,生长过程中每天累积的温度达到一定数值的时候,它就会成熟。

比如总共需要积温三千度才能成熟的农作物,夏天的时候每天平均气温都在三十度以上,那么只需三个月变成成熟收割,而春秋两季或者冬季,每天平均气温十五度左右,那么就需要五个月左右才能成熟,只要累积的温度够了,自然就可以收割。

拓海郡周边的平原上,大片大片的土地被开垦耕耘,然后种上了玉米和水稻,这两种作物是汉部落目前掌握产量最高的粮食品种,也是周边氏族心向往之的神粮,然而对岸的汤部落却只能看着干瞪眼。

拓海郡这边的玉米水稻绿油油的一片,一条条的田埂和水渠将田野划分的方方正正的十分整齐,条播的作物也是一行行的让人看着赏心悦目,而对岸汤部落的麦田用的还是撒播的低级农耕手法,顶多也就是翻翻土,然后撒一把种子用脚踩一踩.

汤部落自己产铁,但是却不会打铁的工艺,他们的铁器多为生铁铸造,农具和工具都处在这个水平,他们也已经弄出来了人力犁,但是却没有汉部落那么高级的耧车(木制条拨机),只要在里面倒上种子,沿着地块走一遍,就可以把种子整整齐齐的拨到土里,还自带翻土和盖土的功能。

耧车是种田的利器,最大的好处就是播种快,播的整齐,而且还省种子,种同样面积的一块地,耧车播种需要的种子就比撒播最少要省出一半,既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畜力,又可以减少种子的成本,节约种地成本,提高种地收入。

当然,光有这个还不算什么,最让对岸汤部落羡慕的,是汉部落居然还有耕牛,这种役使大型动物来给人干活的骚操作,他们在这住了几百年还是第一次见,怎能不让他们羡慕。

两个部落一河之隔,每天拓海郡这边干活的时候,对岸都有一大群人聚在河边观看,虽然他们自己得不到什么好处,可是却能让他们的部落学到很多东西。

比如挖掘水渠灌溉田地的方式,这就是他们以前没有想到的,饲养大型动物帮人干活儿,这也给了他们很大的启发,甚至是建造房屋的手法,居然可以用黏土烧成砖瓦来盖房子,而他们自己都是用黏土烧制陶器的,陶器既然可以用来盛水,那为什么不能拿来防水呢?

明明都是些很简单的东西,可是被汉部落用出来就显得那么高级。

你家用盘子吃饭?汉部落把盘子盖房顶上......

车辆这种陆地运输神器也是首次出现在汤部落的视野,之前他们还用着肩挑背扛的低级运输手段,可是汉部落不仅用木头做出了车,还可以用牛马来牵引,人只需坐在车上控制牛马,就能一次拉动上千斤重的东西,要不是他们亲眼看到,打死他们也不会相信,可汉部落就是这么神奇。

因为之前汉部落没在这里安家落户的原因,来来回回也只有几艘船,所以他们还是首次见到汉部落在陆运方面的强大实力。

汤部落的首领汤姬在观察了两个月后,终于坐不住了,居然找人扎了个大竹筏渡河主动来串门,汉部落的好东西太多,她也想要学习或者购买一些过来。

和当地的劳工询问一番后,得知这里的汉部落负责人只是个十几岁的少年,虽然说也算成年了吧,可还是让她感到有些惊讶,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居然可以管理这么多人?他的权力也太大了吧。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