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大唐第一公主 第192章 一百九十二

李旦应承下来,扫一眼裴英娘,发现她偷偷睨一眼李显,像是松了口气。

裴英娘起身行肃礼,跟着李旦走出大殿,“英娘告退。”

语调轻快,那副逃过一劫的欢喜雀跃已经藏不住了,似乎只要离李显远一点,她就很高兴。

殿中众人都把裴英娘的小动作看在眼里。

李显气得咬牙。

李治和武皇后相视一笑,这一刻,横亘在两人之间的隔膜似乎完全消融了。

李治本来是打算让李显陪裴英娘回家的,但他心细,看出两人不对付,怕李显仗着身份让裴英娘难堪,这才想到李旦身上。

说来也奇,长安世家大族家的小娘子,都爱和李显玩闹打趣,不敢接近李旦。裴英娘却相反,和李显水火不容,却喜欢黏着李旦。

早上两人一起进殿时,她眼巴巴跟在李旦身后,像只蹒跚学步的小鸭子,模样可爱极了。

武皇后瞧出李治心情好,笑道:“陛下,可要赐姓十七娘?”

由李治开口赐裴英娘李姓,裴英娘皇家公主的身份将更名正言顺。

也更利于她的计划。

李治心里正喜欢,想也不想,点点头,“既然要养在宫里,当然得赐姓。”

武皇后马上侧头吩咐羊仙姿,“去裴家宣读陛下口谕。”

李显闻言,撇撇嘴巴,神情颇为不屑。

金城坊在宫城西边,出了安福门直接往西走就行,李旦却吩咐金吾卫往南走。

二轮车经过皇城,沿着朱雀大街徐徐前行。

朱雀大街贯通长安南北,北至皇城朱雀门,南通明德门,宽度达一百五十米。

街旁种植成排的槐树和榆树,街边是又深又宽的排水沟,再远处,是一座座威严高耸的坊墙,王公贵族们的宅院分布在坊墙之后。

屋脊琉瓦探出坊墙,微风拂过,檐下的护花铃随风摇动,发出一阵阵悦耳铃音。

裴英娘趴在车窗上,往外探看。

沿路的风景单调乏味,除了高大的坊墙和一排排大树,还是高大的坊墙和一排排大树。

她看了一会儿,正觉得无聊,忽然发现车队拐了个弯,开始往西面走。

过了三坊之地,车队停下。

骑马走在最前头的李旦翻身下马,长靴踩在泥地上,泥水飞溅。

他走到二轮车旁,“在这等着。”

裴英娘看他转身要走,连忙道:“八王要去西市吗?还没到开张的时候呢!”

光德坊和京兆府公廨已经过了,再往西两坊之地是光秃秃的城墙,李旦的目的,想必是坐落在皇城西南角的西市。

长安规划严格,商贸交易集中在东、西两市,由市署统一管理。

西市的店肆主要贩卖胡商们沿着丝绸之路运进长安的外国货品,东市则主要经营国内货物。

东西两市汇聚天下奇珍异宝,不管是吃的、喝的、住的、行的、玩的,还是西域的香料,波斯的宝石,草原的牲畜,甚至连来自中亚的奴隶,都能在东西两市买到。

两市每天午后开张,日落前关门,风雨不辍。

李旦听到裴英娘的话,愣了一下。

他对自己要求严格,不论在东都洛阳,还是长安,都认真遵照安排度日。一般上午在书室练字读书,下午去禁苑练习骑射,很少随王公子弟们一起出宫游玩。偶尔被李显拉着逛西市,大多是在下午时分,那时候皇城的官吏们已经放衙,正成群结队外出寻欢,是最热闹的时候。

他出行总有奴仆簇拥,根本没注意其他细节。

为李旦牵马的户奴杨知恩看主人露出迟疑之色,小声道:“郎主,市鼓响后,西市才开门。”

裴英娘卖力表现自己,眨巴着眼睛道:“八王想买什么?若是不急的话,等我们从金城坊出来,西市应该开张了,到时候再从这边走好了。”

西市有很多稀奇古怪的玩意儿,别说李旦,裴英娘自己也想去逛逛。

李旦没有错过裴英娘眼中的向往和羡慕,想起李治看她时亲切柔和的目光,墨黑眼底划过一抹失落。

阿父倚重太子,宠爱七兄,连一个不相干的女娃娃都能获得他的喜爱,他却什么都没有。

他的眼神越来越冷。

裴英娘不由惴惴,她说错话了?

学书法,一般是从欧阳询的楷书开始练起,三年之后再学颜柳。把横、竖、撇、捺、点、折、勾、提八个基本笔画学得炉火纯青了,学其他字体基本上水到渠成。

这是裴英娘上辈子练字的经验,不知道适不适用于现在,她记得颜真卿在安史之乱时期好像镇守平原郡,那他这会子可能还没出生?

裴英娘厚着脸皮找李旦求教,李旦盯着她看了许久,表情有点匪夷所思的意思。

裴英娘冷汗涔涔:我只是想练字而已,用不着这么严肃吧?

李旦站起身,从架子上一堆堆的卷轴中抽出一卷书。

时下造纸术早已经普及中原大地,但装订成册的线装书本还没出现。宫中的书籍典章全是一卷一卷的纸轴,打开的时候,像展开一幅画似的,要徐徐卷动书轴,一点点展开。

所以古人才有“读书破万卷”的说法,而不是什么“读书破万本”。

裴英娘解开书卷的绳子,打开卷册,发现是一篇手抄的《雁塔圣教序》。

李旦修长的指节在书卷上滑过,指尖刻意在题序上停留了一会儿,轻笑出声。

笑声里有几分促狭意味。

裴英娘双颊通红。

褚遂良是真正开启唐代楷书门户的书法大家,他的《雁塔圣教序》被人称作是有唐各碑之冠,后来的颜真卿正是受褚遂良影响,开创出自己风格的。

外祖父的《雁塔圣教序》是楷书范本,她竟然还跑来问李旦应该先临摹哪本经书小楷!

难怪李旦会用那种诧异的眼神看她。

裴英娘羞臊不已,觉得自己快被烧熟了。

李旦看一眼她发红的耳根,嘴角微微弯起,找出另一本书册,“这是《九成宫醴泉铭》,这一卷更适合打基础,练字要有恒心,不用急于一时。”

裴英娘乖乖答应,抱着两卷书册,落荒而逃。

回到自己的小阁子。一叠声让半夏铺纸研磨,不能让李旦小瞧了!

夜里,李旦忽然把近身伺候的宦者冯德叫到内殿。

冯德小心翼翼道:“大王有何事吩咐?”

李旦指指书案,“送到永安公主那里去。”

冯德躬身应喏,飞快瞥一眼书案,发现漆盘里放着几支宣城紫毫笔,一尊白瓷辟雍砚,一块上好的墨锭。

他认出那几支紫毫笔是今年江南西道进贡的贡品,八王院拢共只得四管,八王竟然一管不留,全部送给永安公主。

冯德心思电转,很快摸清永安公主在李旦心中的分量,往东阁去的时候,笑容格外灿烂。

一刻钟后,冯德去而复返,“公主谢过大王的馈赠。”

他顿了一下,有点心虚,吞吞吐吐道:“这是公主回赠给大王的谢礼。”

李旦抬起眼帘,什么谢礼,让冯德的脸色这么难看?

这时,宫人举着一盘拳头大的石榴上前。

十二只石榴,一个不多,一个不少。

冯德垂着脑袋,心里七上八下的。

李旦笑了笑,想起裴英娘在宴席上专心吃羊肉粥的样子,她还小,大概觉得送别人好吃的东西,是最大的诚意吧。

说起来,白天是他欠考虑了。裴拾遗显然对亲女不慈,小十七在父亲的忽视中长大,又没有生母护佑,不知外祖父擅长楷书的名声,情有可原。

他不该嘲笑她的。

李旦叹口气,“摆在书案边上。”

宫女应喏,把石榴搁在书案角落里,堆成宝塔形状。

李旦没再说什么,继续伏案读书。摊开的卷册很快摞得高高的。

冯德悄悄松口气。

李旦头天给裴英娘送笔墨文具,第二天阖宫都知道裴英娘要练书法。

李令月头一个极力反对。

这天兄妹几人在含凉殿前齐聚,李令月把裴英娘拉到一边,离李旦远远的,轻声劝她:“八王兄学书法学迂了,整天木头似的一本正经,哪像个意气风发的少年郎?你可不能再陷进去!”

裴英娘委婉道:“我爱静,练这个合我的脾性。”

李令月看她坚持,只得道:“那先说好啊,每天最多只许练一个时辰!”

裴英娘点点头,爱好是用来陶冶性情的,她对自己向来宽容,没打算练成外祖父那样的书法大家。

李显凑到姐妹俩身边,使劲泼冷水:“小娘子年纪不大,口气不小,就凭你那一把芦柴棒子似的小胳膊,也想学书法?”

作者有话要说:  发现一章写不完……sorry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