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爱新觉罗胤祚 第125章 加官晋爵

班师回朝后,亲征队伍满汉功臣中除胤祚因亲自杀了噶尔丹,康熙为了显摆也为了能让漠北蒙古各部真心臣服大清,当着满蒙汉王公重臣面前下旨令其继承和硕亲王的爵位,还赏赐金银牛羊。而蒙古各部凡在此次战役中有功的都纷纷加官晋爵,各种赏赐更是不一而足。从厄鲁特人那里得来的财物等回京后已经不剩多少了。倒是从厄鲁特人得来的二十座小金佛就送出一个其余的都带了回来。

胤祚虽不好此物,可他的好几长辈信啊,当下从康熙那里打劫了三个,一个送进了慈宁宫,一个送进了皇宫中特意为苏麻喇修造的佛堂里,还有一个送给了他的亲亲额娘。别以为胤祚不喜欢宗教就会反对自己亲近之人信仰宗教,事实上只要宗教不搀和国家政事只纯当个人信仰的话,他是完全不反对的。人嘛,找个精神寄托也无可是非不是?只要不因此变得神神叨叨影响正常生活就行。

对于那些被康熙大手一挥晋位成贝勒郡王的蒙古贵族们,胤祚是没有放在心里。那些蒙古贵族们的爵位在高对朝政影响都很有限。只是康熙赏赐给那些归降的厄鲁特台吉和喀尔喀蒙古各亲王贝勒们的大笔财物,让胤祚心里很是不爽了一阵。但也知道要让漠西蒙古归顺光靠军队是不行的, 在以农耕为基础的国家,说句不客气的话,和蒙古打根本就是光消耗没利益可得的军事行动。赢了还得给归附大清的台吉们一堆的赏赐安抚人心,以换取政治上的归顺。输了那就等着国家动荡,年年征战,民不聊生吧。

若胤祚不是穿越过去的,单凭这次战役敌我双方的损益情况来算,就有种想把漠西蒙古全灭了的心。不由的想起那些到蒙古联姻的公主,算起来她们为大清付出的比很多阿哥们还要多。至少漠南漠北两部蒙古与大清的良好关系有一大半是她们的功劳。她们才是当之无愧的国家英雄。他一定要让康熙把所有还未出嫁的公主都上上政治经济课。嫁到蒙古去利用公主职权发展当地经济,比国家每年都要贴钱给蒙古各部要好多了。

胤祚虽心里有这么个想法,但还傻到直接跑去和康熙说这些的地步。只是悄悄吩咐让人先把先期工程的基础设施给准备着。现在六部都在忙着战后各种事宜,哪里有时间来理会这种事情。

在封赏完各有功满汉之臣,剩下的便是自家儿子的赏赐,鉴于有一个已经过继出去当了亲王的儿子,康熙这个自诩慈父的皇帝也不好亏待其他几个一同跟着出征的儿子。细数儿子们的功劳,年长的大阿哥这次因道远未能立下大功,但之前身上的军功也不少,封为直郡王。三阿哥“以身做饵”在噶尔丹被杀中贡献很大封为诚郡王兼镶红旗旗主。四阿哥在围剿噶尔丹时格尽职守封为多罗贝勒兼正红旗旗主。五阿哥,七阿哥,八阿哥俱为多罗贝勒。

据此一役,众阿哥算是彻底的进入朝臣们的眼中了。而不是像之前满朝只闻太子诸多光辉事迹,即便身有军功的大阿哥都不能与之比肩。现在这些个阿哥们都是有爵位有实权在手的,长期和朝臣打交道难保不会生出异心来。太子的门人焦急上火时,太子对此却未曾放在心上。

太子的位置是那么好坐的么?他在这个位置上已经坐了二十年有余,始终恪守自己储君的职守不敢有丝毫懈怠,他那些兄弟们就算想要把他拉下太子之位也得仔细掂量掂量自己的斤两。大阿哥那个莽夫也许行军打仗还可以,做太子做国君根本就不是那个料,皇阿玛更不会考虑他。其他的几个才进朝堂,还没那么快生出别样的心思。

说实在的,有胤礽这个几乎完美的太子在前,除了自认为倍受皇阿玛信任重用且总以长为居的大阿哥外,其他人还真一时之间生不出取而代之的念头。要不是康熙能活那么久,而且基本没有禅让皇位的可能,胤祚都觉得太子实乃下一任皇帝的不二人选。不管是谁取代胤礽坐上太子之位都不可能即慑服兄弟又让宗室朝堂也满意的。

而胤祚一直致力催化各方矛盾,让储位战争尽早的发生,未尝没有想让太子趁着此时地位稳固人也没中二能从这场战争中胜利而出的心思。虽说胤禛是他亲哥,而且前世也比较欣赏雍正的行事风格,但细细研究起来,其实胤禛的性格更适合做纯臣,铁面无私,嫉恶如仇,放在臣子身上绝对是优异的品质,但在君王身上却显得有些严苛。这也是即便雍正登基后做了许多的惠民的政策还是被人诟病的地方。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