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我的父母重生了 146:爸???

如果说本来陶树波的态度是顺手一帮,现在就是能帮则帮。

不是他现实,李江河又不是他儿子,没有足够的利益,他当然不会尽心尽力。

人们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武时清的家境在应天基本能算得上是“横着走”的级别了,不说实业,武时清也有叔叔辈从政,足够护佑他了。

逻辑上,以李江河和武时清当时的亲密姿态,他不说是同一层次的家境,应该也差不到哪里去。

但是陶树波对李江河的家境完全是一无所知啊,只知道挺有钱,但是有多少钱,为什么有钱,他就不知道了。

记者,尤其是陶树波这样的“大记者”,消息可是很灵通的,甚至会有专门的爆料“线人”,作为信息来源,但即便如此他也搞不清楚李江河的来历。

这就有些细思极恐了。

所以陶树波决定能帮就帮,他也有孩子,以李江河的年纪,能荫蔽后辈几十年。

很值。

李江河不知道陶树波心思转了这么多圈,道谢之后把陶树波在宾馆放下了。

和平饭店算是沪城的一个标志性建筑了。

南楼在1854年就有了,1906年就建了沪城最早的两部电梯,北楼于1926年开始动工,在那个时代有“远东第一楼”的称呼。

中山,老蒋,周总理,刺猹的迅哥儿,卓别林,司徒雷登,克lin顿,都曾在此留下足迹。

承办的各种国家或国际会议那就更是数不胜数了。

李江河被服务员引着来到客房,其实有点失望。

历史悠久就意味着有些老化,整体感觉达不到李江河内心的期待。

这时候武时清已经回来了。

他定了两个双人间,一人一个,这要真是住在一起,还感觉怪怪的。

“喝酒了?”,李江河去武时清那里串了个门。

“就喝了一点”,武时清摇摇头,“明天正好周六,再在沪城呆两天?”

“行”,李江河点点头,“有心事?”

“没,还是愁见未婚妻的事呗”,随着日期的临近,武时清的脸都快成一个囧字了。

.......

上海是一个很时髦的城市。

因为没有政治中心的限制,沪城往往比平京显得更“实验”。

这里无时无刻不在涌现着新东西。

也因为这个特点,沪城成为里很多商家“取经”的地方。

以便利店为例,1996年,沪城的华联和东瀛的大荣就联合创建了华联罗森,但这还不是最早的,甚至都算不上是最早的外资便利店,早在93年,就有港资的“百式”出现在上海街头了(93年还没回归,港资也是外资)。

九十年代的二十四小时便利店,时髦的很,店员的工资比当时沪城最低工资的三倍还多一点。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