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全面战争之铁血军阀 第四十九章 西南有变 (下)

胡若愚和张汝骥来到一听说是这个问题,顿时也不知道说什么了,因为他们都没有想过要怎么处理和北京政府的关系。

“现在怎么办?袁祖铭昨天已经率领部队进入贵州了。如果龙云和袁祖铭勾结到一起,我们可以说是毫无胜算。”唐继尧担心的问道。

“咱们先和袁祖铭联系怎么样,要知道离我们最近的就是他了。就算是北京政府要对付我们,还是要通过袁祖铭。只要我们先袁祖铭达成联盟,龙云又能如何,等我们平定了云南到时候一样可以再投北京。”张汝骥开口说道。

“这的确是一个办法,可是之前我们拥护广州,已经和北京政府对着干了。后来我们从四川撤军,又得罪了广州方面。现在可以说是两边都不讨好了。袁祖铭也不是什么善人,否则他就不会在四川和刘湘等人闹崩”胡若愚开口说道。

“那咱们怎么办就这么坐以待毙?”听到胡若愚这么说,张汝骥沉不住气了。

“大帅您的意思呢?”胡若愚没有回答张汝骥,而是把问题抛给了唐继尧。

“这个问题其实说来也简单。最好的办法就是和龙云和谈。”唐继尧说着看了看胡若愚,然后不再说话。

这的确是最好的办法,可是难处就在于胡若愚乐意不乐意。当初要兵谏反唐的是他,后来连唐反龙的也是他。如果他们真的和龙云和谈,他将如何自处?

听了唐继尧的话,胡若愚果然脸色有点不好看了。不过他在心里权衡了一下,这的确是个最好的办法。不管是继续打下去还是投靠袁祖铭,都会是别人得力。如果能和龙云达成谅解。或者事情还有转机。

顿时三个人都不说话出现了冷场,过了好一会,胡若愚才开口:“也罢,我就再不要脸一次。明天我就发电报给龙云。和他和谈。”

当天下午胡若愚给龙云发电报请他回昆明重新商议云南政务,并且保证不会加害。若有违背此言,必将不得好死。

龙云收到了电报,当然不肯相信胡若愚是真心想邀。便提出要求,要他将此事广而告之。

第二天胡若愚要在《昆明日报》上发表了一篇声明。诚挚邀请龙云来昆明,并且愿意以性命担保龙云的安危。

龙云这才相信了胡若愚,带了一个团的部队回了昆明。

唐继尧、龙云、胡若愚、张汝骥、李选廷再次坐到了一起,场面有些尴尬。幸好李选廷这几件事都没掺和,他就做起了和事佬。

“大帅。三位军长,现在咱们又坐到了一起。本来和平解决所有争端的目的。请大家拿出十二分的诚意认真对待此次会谈。当年我们齐心合力,霸云南、占贵州、争四川,伐广西。何等的风光。现在却因为内部的乱斗,伤了不少的元气。”李选廷看了看在座的几个人,感慨道。

“我这些日子一直在看三国演义,突然发现我们现在的中国就像是当年的三国一样。大清朝因为革命土崩瓦解,诸侯并起。张作霖、吴佩孚、段祺瑞、孙传芳、阎锡山、冯玉祥、大帅、刘湘、刘镇华、马福祥,各路豪杰何止十八路。可是现在呢,随着张安乐在西北的强势崛起,现在已经一统北方,与当年的曹操何其的相似。蒋介石想做孙权没有做成。大帅欲争霸西南,现在也只能这样。”李选廷这番话说得众人有些莫名其妙,你说这些做什么?

“大家都想扩大自己的地盘,可以现在已经没有了诸侯割据的环境,再想行诸侯割据之事已经是不可能了。依我看来,统一已经是不可逆转之势。我们与其这样你打我,我打你。倒不如都放下成见,放下刀枪,齐心协力把云南建设好,也不枉我们曾经统领一方。”说完这些话,李选廷不再开口。

其他几人沉默了一会,唐继尧率先说话了。

“我没有想到原来你看的最清楚,你说的对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当年我和锷帅、李钧烈三人一共反对袁氏称帝。也称得上是一时豪杰,但事后来却被利欲弄晕了头。每天想的就是怎么扩大地盘,怎么称霸西南。旅居香港期间,依旧想着如何东山再起。现在想起前番种种,后来志舟、子嘉联合兵谏,实乃我咎由自取。倘若我不任人唯亲,何至于落到那般地步。”

唐继尧这番话发自肺腑,听的龙云和胡若愚也是满脸愧色。

“今日闻听大帅之言,下官无地自容!”胡若愚羞愧的说道。

“愿奉大帅为云南省省长,我等定当衷心辅助,尽心尽力建设云南。”龙云也开口表态。

“我等愿追随大帅,尽心尽力建设云南!”张汝骥和李选廷见话都被他们说了,齐声附和道。

8月15日,唐继尧、龙云、胡若愚、张汝骥、李廷轩联名通电:愿意放下所有的芥蒂,共同建设云南。同时重申了,支持北京政府,接受北京政府的领导的态度。

同时他们宣布成立云南建设委员会,唐继尧任委员长,龙云、胡若愚任副委员长,张汝骥、李廷轩为委员,要齐心协力建设云南。

身在多伦的张安乐发表电报,对几人放下成见表示赞赏,也希望他们能够信守自己的承诺,为云南人民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

国务院也下了委任状,任命唐继尧为云南省保安司令部司令,龙云、胡若愚为副司令。任命龙云为云南省省长,张汝骥为副省长。

至此持续了五天的云南兵变告一段落,谁都没有想到这次兵变会以这种方式结局。多年之后被称为最大功臣李选廷在回忆录中说:自己之所以看的最清楚,是因为他是最没有实力的那个。也就是说,因为他是局外人,所以才会最清楚。可是要说起真正的大功臣,其实是当时身在多伦的张安乐。不是因为忌惮北京政府,他们也不会坐下来和谈。

{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