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乱世小民 第一百七十二章 硬挺?

对于历史上的铁壁合围,孟有田心中一直有个疑问,那就是日军是如何进行机械化运兵的?按照gcd的数据,道沟挖了多少多少,公路破袭了多少多少,从宣传上,变平原为山地的运动似乎已经使敌人的机械化部队于无用武之地。

“……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过此路,留下买路财。我军以日军大车为标准,给日军划了一条边界,我军把全部大路挖成道沟,深三尺,宽五尺。取土堆沟沿,修成高一尺五、宽两尺之边墙,作为人行小道。每隔数十丈挖一条四五丈之辅道。军民齐动手,首长带着干,冀南地区共挖道沟50000里,纵横交错,密如蛛,人称之为冀南平原的‘马其诺防线’……”

“……地道和道沟曲曲弯弯,纵横交叉,象连绵的长城,把各个村镇连接起来,改变了平原的地貌,象捕猎的兽,布撒在大地上上。这种道沟,使日军的优势装备无用武之地,而我们的小部队、游击队在道沟里活动,却能藏能打又能跑,和敌人巧妙周旋,成为打游击的好战场。道沟打断了敌人对根据的分割和封锁,给敌人的交通运输和快速部队行动造成障碍。有的村还把道沟挖到据点附近,监视敌人行动……”

“……冀中军民在程zh、吕zc首长的领导下,发起了破路、拆城墙、改造平原地形的规模巨大的群众运动。不论是首长还是士兵大家都昼夜不停地和冀中人民群众一起,一面战斗一面破路拆城墙。并对所有汽车通行的道路进行全面破坏。群众在夜间悄悄挖,酷暑严冬都不停止。一段一段向前延伸,一条一条连接起来,把纵横贯连各村庄的大道挖成大道沟。敌人的汽车在道沟中无法行走,而老百姓的大车却可以通行无阻。这样就便利了群众转移和我军的行军作战,也便于对敌伏击和迂回,而致敌机械化部队于无用武之地……”

着这些数字和宣传,又是“马其诺防线”,又是连绵长城。难道不使人产生错觉,难道不让人生出乐观情绪吗?难道鬼子的铁壁合围是全凭两条腿和少量的骑兵,好象不太现实啊!边修边走,更不可能了,那得到猴年马月才能合围成功啊!

正是怀着这样的疑问,孟有田才带着几个民兵顺着大路向东巡察,寻找鬼子能避开道沟阻碍的关键。并尽可能地寻找缺陷以弥补。只要敌人无法进行突然的袭击,有缓冲时间便可以从容布置。

土门村东西的道路早已经进行了全面的破坏,按统一规格挖成了大道沟,并且进行了几次改进。现在这些道沟深两米、宽三米,汽车在道沟中无法行走,而老百姓的大车却可以通行无阻。为了防止敌人顺道沟射击和追击。同时又便于大车通过时错车,孟有田又设计了一个小机关,就是在道沟内每隔几十米构筑一个圆形土丘,围绕土丘修上下道,两辆从不同方向来的大车既可以在这里错车。又便利了群众转移和行军作战。

“要是能抽出时间和人力,在道沟两侧挖防空洞。防炮洞,那才完美了。”孟有田站在牲口车上观察片刻,有些遗憾地摇了摇头,重新坐了下来。

“用得着那么麻烦吗?”魏青山轻轻甩了下鞭子,不以为意地说道:“修成这样已经差不多了,鬼子几次扫荡不是都得用腿量,没法坐汽车吗?”

孟有田苦笑了一下,再次在行进的车上站立而起,举着望远镜观察道路以外的情况。野地,倒是能跑汽车,但也就是勉强能跑,坦克倒是可以,可日本鬼子能有几辆呢?

可能鬼子真的是步子量,用多层散兵线向前推进,进行拉合围。至于机械化兵力,则作为机动兵团,布置于后方,对钻隙突围的八路军进行追击进攻。应该就是这个样子,孟有田按照自己的想法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嗯,不会有五一大扫荡了,不会有四二九大扫荡了,因为冈村宁次上任时间太晚,尚未准备齐全,已经来不及趁青纱帐尚未形成的有利时机发动大规模进攻。那么今年的秋天之后,才是其大逞淫威的时候。

孟有田并不只是得出了自己的结论,他也找到了土门村东面的些许缺陷,并在心里有了补救的措施。时间已经很紧迫了,今年的冬天将是非常寒冷,非常残酷,这是他能够预见到的。

……………

不怕扫荡怕蚕食,这是抗日战争中敌后武装的共识。可以理解为招沉力大的攻击易于躲闪,慢慢收紧的绞索却让人感到窒息且难以摆脱。

孟有田刚回到土门村,就碰上了秦怜芳,说是来小全,但开门见山的话却暴露了真正的目的,“咱们这个区还好些,别的区不断退缩,形势不容乐观。这是刚刚下发的《反‘蚕食’斗争的政策》,对我们很有参考作用。另外,军分区下发了关于健全与强化游击集团的指示,要对敌展开全面、有力的斗争。”

孟有田不吭声,装傻,你向小全传达文件,我长着耳朵听就行了。再说,反蚕食啊,自己也确实没有太好的招数,双方的实力摆在那儿哪!

八路军终于意识到了之前政策的偏差,那就是过于强调了正规军的建设,对地方武装的建设重视不够,对地方武装发生了编并和放任两方面的错误。在新的恶劣形势下,现在终于影响到了对敌斗争。从目前和今后的形势来,游击战将不断增大,因为在日军的重重压力下,运动战在平原已无可能,在山地也可能缩到很小限度,发展广泛的群众性的游击战争便成了主要手段。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