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重返1982 第222章 票耗子

“你是没问题的,有你娘在,就不会走大辙。你娘是个善良的人,俺忘不了在你家吃的那段午饭。”张本民回忆满满地道,“当时俺就发过誓,一定要对你家所有的人都好,包括你爹,虽然他很小气,但心眼不坏。”

“嗯,是的,俺爹没有俺娘好,他还老是藏钱呢,结果被俺娘发现了,拿鞋底撵得他满院子疯跑!”

“哈哈……”张本民大笑起来,“那场面可滑稽了啊,你爹啊,就得你娘来治他。”

“哦,一说俺爹,俺想起来家里也有不少国库券呢,你要不?”

“你家的?”张本民顿了一下,“不要,你家的不能要。”

“为啥?”

“俺准备收国库券投个机,发笔大财,如果收了你家的券,那不就是赚你家的钱了么?”张本民摇摇头,“你家的钱,俺不能赚。”

“你真的是够意思,就跟俺娘说的一样,以后跟谁都可以不是朋友,但跟你必须是朋友,而且俺爹也说过。”

“嗯,那可太好了,你们家都是好人,好人会有好报的!”张本民拍拍孙余粮肩膀,“俺先去找个人,了解了解国库券的事。”

张本民要找的人,是乡大院的门卫大爷,姓姜,人称老姜头。

香烟递上,点着了火。

老姜头呵呵地笑了,说还真不敢让你点火呢。

“不就点跟烟嘛,有啥不敢的?”张本民笑问。

“因为你是个厉害的人物,俺没那个能力受得住啊。”老姜头抽了一口,“你肯定有事找俺,说吧,看俺能不能帮上个一句半句的。”

“既然如此,那就不拐弯了。”张本民指了指他桌子玻璃下压的几张国库券,问道:“俺想了解一下国库券到底是个啥情况?”

“哟,问这个,你还真问对人了。”老姜头又抽了两口,“嗯,这下抽起来可就安坦多了。”

“姜大爷,您甭着急,慢慢抽着。”张本民说着,把香烟盒子放到老姜头面前,“也慢慢讲着。”

“嗯。”老姜头弹了弹烟灰,道:“国库券的事呢,朝前说,在七十年代就开始筹备了,那会儿国家也没个主意,定多少年期限呢?年头少了肯定不行,那几年经济缓还不过劲来,要是时间短了,不是雪上加霜么。反过来,期限也不能太长了,社会发展快得很,很多事都没法说,时间太长的话,会起反作用。所以斟酌来斟酌去,到了一九八一年才定了下来,开始发行五年期的国库券,从第六年开始还本,一年还五分之一,到第十个年头,就连利息再一起付了,不过那可不是对所有人的,要抽签碰运气,只有一部分人能中签。今年不是满五年了么,可以拿五分之一的本了,不过从目前情况看,情况并不是太好。”

“你咋知道情况不太好呢?”

“从收音机里听到的啊,俺天天听新闻。”老姜头说着抬眼一看张本民,道:“嗌,你咋想起来问这事的呢?”

“刚才在放映厅,俺听一个人说兑换啥国库券又要抽签,还又要等啥星期一、三、五的。”

“谁说不是呢,反正有点啰嗦。”老姜头道,“当年俺还没退休,所以知道的多点,本来啊,是准备八零年就发行的,但没来得及,因为各项相关措施、政策的筹备太多,而且资金来源也搞不定,所以,过了一年才开始。”

“刚发行时,应该不太顺利吧,毕竟大家不太接受。”

“嗯,开始就考虑到老百姓不太能接受,所以发行的券几乎都是大额的,准备给全民所有单位、集体所有单位认购,可后来发现,老百姓买得也不少,支援国家嘛,那个觉悟还是有的。所以啊,地方上这个信息一反映上去,国家赶紧又让人民银行加印小额的。这一下可好了,消息一出来,有些本来不打算买的老百姓,也有不少跟风去买了。”

“嘿哟,那形势不是一片大好么?”

“也不是恁么回事,俗话说好景不长呐,形势好了两三年就不行了,因为有规定,国库券不能当做货币流通。后来又有人反映,说期限也有点太长了,前前后后要十年才能全收回来,而且那还得运气好,年年都能中签,也就是说啊,老百姓手中的活钱,变成了死钱。”

“那不完蛋了么,国家印的券还能卖给谁?”

“完啥蛋?国家能看着印出的券躺那儿睡觉?全都分到地方上去了,同时强调要自愿、不要强行摊派,意思是让地方上把发行认购工作做通后再推行。可是,有那么容易么?实际情况行不通呐!再后来啊,地方上就一级一层地摊派了,有的单位发工资,扣你个百儿八十,给买券了。”老姜头慨叹道:“好在是,几乎都压到了吃工资的人头上。”

“那会儿,咱们屏坝公社大院也被压了不少吧?”

“公社大院不是太多,而且最后也都分摊给了各个大队。”老姜头道,“要不咱这穷山沟沟里咋会有票贩子呢?那些票贩子经常到偏僻的地方搞回收,心狠着呢,都杀半价儿,老百姓也愿意。因为老百姓手头紧了,急着把死钱变活钱。这个问题,国家前两年重视了,就搞了文件,允许用贴现的法子兑付没到期的,可是手续麻烦呐,还有,贴现率到底多少合适也没个准儿,后来也不了了之了。”

张本民听到这里大概是明白了,觉得确实可以搞上一把,而且还得抓紧动手,先当个票耗子。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