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五代末年风云录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五十三章 何朝6

刘知远在洛阳停留了一天两夜,于六月初五离开洛阳。

韩奕的部众仍担任着前导的任务,他在洛阳一带收编的流寇人马,已经交由枢密院杨邠、郭威等人整编,斥汰老弱。韩奕虽然没有成为一方节度,但义勇军也成了禁军中一部分,大部分原因是因为义勇军将驻守郑州,紧邻未来的京师汴梁,可以充当为汴梁的右翼。

护圣、奉国分别是侍卫亲军两大主力,前者是马军,后者是步军,新朝继承了前代的军号,以刘知远的心腹部队为主干,陆续又整编了前代的禁军精锐。除此之外,还有控鹤、兴顺、效用、广锐、威顺、忠卫、归捷等军,或空有其号,或仅有少数人马,战力低下,也是对前代的继承。不久以后,殿前军的力量也得到提升,成了禁军系统中另一大支柱。相对来说,韩奕的义勇军虽然算不上最精锐,但编制完整。

对于韩奕来说,或许最令他惊喜的是,他得到了一幅后梁末帝的书法作品,笔势结密,颇得羲、献之法。

行至巩县时,冯奂章领着一个衣衫不整的文士来见韩奕。那中年文士是一副落魄的样子,面庞消瘦,大概是因为走了许多天的路,一双靴子磨破了几个洞,露出脚趾。

“请问尊姓大名?”韩奕勒马问道。

“回将军,在下名叫魏仁浦,原在枢密院下为兵房小吏。”中年文士虽然潦倒,却不卑不亢。

“哦!”韩奕听到这个名号,长嘘了一声,“魏大人这是从河北来?”

这魏仁浦不过是个不入品的小吏,韩奕称他为大人,那是太抬举了他。魏仁浦见他年纪轻轻就服朱紫战袍,宝马精甲,心中虽惊疑,面上却不动声色:

“辽主北返时,曾将朝中宰臣如冯道、李崧、和凝等一同掳往北国,我等小吏也被迫一同随行。及辽主在杀胡林暴毙,辽人又陷入内争,在下这才有机会南逃。过邺都时,天雄节度使杜威欲留在下充牙职,杜威恶行,在下耻于同伍,故又欲南逃,那杜威派轻骑追我,幸亏我机警躲在僻处,方才得免。老天有眼,幸不陷身虏地。”

“那魏大人为何在此处出现?”韩奕问道。

“在下虽无大才,但常年在枢密院中与帐簿、兵、粮为伍,办事还算麻利,除此之外,并无特长。听闻新帝圣驾欲往汴梁,故而在此迎候,愿为新帝效劳。”魏仁浦伏拜道。

“魏大人能逃回河南,亦算是侥幸。既然如此,我遣人引你去见枢密副使郭公。”韩奕亲自将他扶了起来,想了想又道。

“有劳将军!”魏仁浦感激涕零地拜谢。

韩奕示意冯奂章靠近,拉到一旁低声说道:“此人虽自称是自北逃返,我们并不知其底细。但观其情状诉说,相信此人并非奸细,施以援手也不过是顺水人情。冯五哥去告诉郭公,新朝初立,处处需用人办事,我不敢阻塞朝廷举人,还需熟悉前朝枢密院实务之人,以前朝旧事拷问其底细来历,便知能用不能用。”

冯奂章点头道:“军上心细如发!”

“小心驶得万年船。”韩奕轻笑道,心中却不以为然,目送着冯奂章与魏仁浦离开。他因魏仁浦的出现,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韩熙文,那也是一位小吏,可惜运气太差。

冯奂章领命带着魏仁浦停在道边,等待陪在皇帝车驾左右的郭威的到来。魏仁浦感觉自己是在梦中,心想自己是碰到了好人了,要不然凭自己小吏出身之人,哪里能见到皇帝身边的权贵。

“这次不管成与不成,在下都要感谢将军援手之恩!”魏仁浦躬身,对冯奂章施礼道。

“魏大人不必多礼,冯相公乃我叔公,我至今不知其下落,将心比心,冯某对阁下的遭遇,深表同情。”冯奂章道。

“原来是冯相公孙侄辈,魏某失敬了。”魏仁浦连忙道,“冯相公素来德高望重,就是辽主也礼敬有加,想来吉人自有天相。”

“但愿如此。”冯奂章道,眉头紧锁,浮现忧虑之色。

“在下失礼,还不知贵上如何称呼?”魏仁浦又问道。

“鄙上新任郑州防御使韩奕。”冯奂章答道。

“哦!”魏仁浦搜索枯肠,好半天才想起道,“在下曾在枢密院中,与文案打交道,曾隐约记得开运初高行周相公复贝州之后,有一个人立功受奖之人名叫韩奕的,当时院中本拟让其入侍卫司,充作宿卫,只是此人因母病,拒绝诏命。不知是否是同一人?”

冯奂章惊讶地说道:“那时我们军上不过是无足轻重之人,至今已无人记起。这等小事,你都知道?”

魏仁浦略微自负地说道:“在院中为小吏,整日里与浩瀚文牍为伍,若无博闻强记的本事,则分身乏术。累死事小,若办不好差事,则会坏了朝廷大事。”

“言之有理,现在我相信你真是在枢密院中当过差的。”冯奂章恍然道。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